訪談|Zoey
作者|李威
海洋深處,四周俱是蔚藍,偶爾會有鯨魚擦身而過,耳邊傳來一陣低鳴,打破靜謐。
置身其中,先是會感受到一絲對幽閉環境的恐懼,隨後會在毫無拘束的深海漫遊中,打破束縛在心靈上的一些枷鎖,揮舞手臂不停拋出一個又一個透明的水母。
這是Nature Treks VR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幕,也是一種在現實中從沒有機會經歷到的震撼場景。
這種體驗讓我開始相信,心理健康相關的VR應用真的能夠給有需要的人帶來幫助。
前提是,大家將這些應用看作是像Flow、Head Space一樣的產品,而不是一款VR仿真遊戲。
隨著 PICO 等VR品牌主導的新一輪VR設備普及浪潮開始覆蓋更多用戶,也有一部分用戶開始走出對VR的刻板印象,開始尋求用VR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具身認知》中提到,自然能夠恢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消耗的腦力,即使不是身處在真實的自然界,而僅僅是欣賞風景畫,也能達到降低社會壓力、提升幸福感的效果。
這正是這款VR應用給我帶來的感受。
」一位用戶在Nature Treks VR的評價中寫道。
這也正是開發者們在VR心理健康領域希望達到的效果——通過VR數字化的沉浸技術為大眾亞健康管理帶來更好的高效性與可及性。
「VR通過360度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和空間交互性,用戶可以快速進入放松狀態,大腦認知情緒行為多個腦區深度參與,在VR三維環境中進行放松練習與技巧掌握有更高的效率,大大提升心理健康管理的可及性,讓用戶學會自我的健康管理,在不需要別人輔助的情況下,通過一臺VR設備和一個應用,沉浸式放松強大力量快速改善亞健康身心狀態。
」心松VR開發團隊的負責人龐強表示。
創造一個自由空間
Nature Treks VR是一款自然場景體驗應用。
這個應用包含熱帶海灘、非洲草原、蔚藍深海、星空深處等九個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都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對特定的情緒狀態產生影響。
用戶可以在每個場景中自由移動,在樹枝下近距離傾聽小鳥的鳴叫,在猴面包樹旁與大象擦身而過,甚至可以在星空中與太陽肩並肩,抑或者像我一樣潛入深海,讓內心感受到大自然給予的更多平靜。
但是,Nature Treks VR的開發者John Carline認為,Nature Treks VR不是一款大自然的替代品,而是可以發揮比這更重要的作用。
「我覺得人們都有對不一樣體驗的渴望。
Nature Treks就提供了一種體驗,讓人們可以在其中隨心所欲,並且不會以任何方式提示或者刺激他們。
我想人們應該都會渴望這樣一種可以隨心所欲的環境。
」
這個創意結合了John Carline和妻子Ria Carline的職業經驗。
John Carline曾在世嘉、藝電和Frontier等遊戲公司任職,主要負責遊戲環境設計,參與過《全面戰爭:羅馬》《東方帝國》等遊戲的開發。
Ria Carline則長期在護理中心工作,負責為有學習障礙的成年人提供幫助。
在妻子的啟發下,John Carline決定為那些不能正常享受普通遊戲樂趣的人,創造一種有趣的體驗。
2010年,John Carline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發佈了一款名為Nature Trex的3D應用。
2016年發佈的Oculus Rift CV1為消費者帶來了不錯的VR體驗,也驅動John Carline以Nature Trex為基礎,制作了與之適配的Nature Treks VR。
「Nature Trex和Nature Treks VR有明顯的不同。
前者隻能依賴於屏幕,所以當時的想法是,讓用戶探索自然環境時,接觸到不同層次和飽和度的特定顏色,以此來影響用戶的情緒狀態。
後者則會更加復雜,因為VR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環境,這個環境中的一切都應該是被用戶掌控的。
」John Carline表示。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用戶可以在Nature Treks VR裡決定自己身邊可以出現幾棵樹,並且隨時召喚動物到自己的身邊。
做出真實的自然環境是John Carline的團隊在Nature Treks VR開發過程中面對的最大挑戰。
VR應用中可以看到3D應用中看不到的細節,所以其中的任何事物都必須被合理細化,尤其是在重現自然的時候。
「現在VR硬件已經轉向移動化,我們很多的場景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我不想以視頻和360度圖像作為背景來迎合移動化趨勢。
我依然認為沉浸式的體驗必須是真正的3D。
我們會面臨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如何在硬件性能限制下表現真實的環境。
」John Carline補充道。
John Carline認為,VR技術在未來可以幫助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專屬空間,可以隨意定制空間中的音頻效果、空曠程度、景觀植被等,讓自己在其中獲得更多積極的情緒。
現在,用戶在Nature Treks VR中已經可以讓晴空萬裡的海灘一瞬間進入夜晚,也可以在太空中釋放黑洞把太陽吸走。
「我們聽到的音樂或看到的照片都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這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很多因素會給我們的幸福感帶來影響,但在VR中,人們會更多受到感官、審美觀和熟悉度三個因素的影響。
」John Carline表示。
在Nature Treks VR中,用戶不僅可以選擇開關音樂來影響自己的感官,還可以在海灘上種植樹木、添加昆蟲,建立一個更符合自己審美的環境。
在智能手機上的心理健康應用,同樣是在利用這三個因素來改變環境,對用戶形成積極的影響,John Carline認為,自己隻是在把他們做的事情進行延伸,並不會完全取代他們。
John Carline計劃在Nature Treks VR中引入更多設定,讓用戶可以更大幅度地定制自己所處的環境,從而獲得更多熟悉感。
比如,用戶未來可以在Nature Treks VR中擁有一個咖啡館,坐在其中觀賞遠山的風景,這是人們在現實旅遊中經常會有的體驗。
「人們可以在更深層次上獲得熟悉感。
這背後其實是潛在的文化基因在發揮作用。
文化基因會參與每個人生活空間的塑造,對人們獲得幸福感會帶來很大影響。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設定做好,這個應用會變得非常強大。
」
提供更全面的療愈體驗
心松VR的空間場景構建更加體現了「東方文化」、「多元功能」、「高沉浸感」。
作為一款為中國人開發的心理健康類產品,心松VR在中文指導語的支持和中國文化意境的呈現上都做了更多設計。
通過在場景中融入更多中國文化意象,比如桂林山水、荷塘月色、禪室竹林、胡楊林等,為中國用戶量身打造從而提高用戶的接受程度。
但與John Carline對Nature Treks VR的定位相比,心松VR想要滿足的用戶需求會更具體。
「壓力減輕、情緒放松和睡眠放松,是目前年輕人亞健康狀態比較常見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針對性的在功能上做了豐富。
」龐強表示,「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比較快,大家對自己的亞健康狀態,尤其是壓力、焦慮、睡眠等有比較直觀的感受但又缺少好方法,比如最近壓力比較大,睡眠不太好,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等,我們就是想通過心松VR,為遇到這些問題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可以快速放松,很快放松下來的機制。
,減輕壓力、緩解焦慮、改善睡眠快速自我管理這些亞健康狀態。
」
2019年奧鎂智能針第一款產品《荷塘月色》基於分心療法和音樂放松的心理學原理開發。
這款產品的用戶可以在VR空間中泛舟荷塘,配合視覺特效和舒緩音樂。
利用VR沉浸式視覺和聽覺刺激構建少見自然場景和強烈分心物,轉移用戶對於壓力源的認知注意分配。
舒緩節奏穩定的音樂促進用戶放松反應,緩解焦慮,減輕壓力反應。
這款應用也獲得了2020 高通XR挑戰賽VR行業組白金獎。
在此基礎上,奧鎂智能迭代了第二款產品心松VR。
龐強表示,心松VR作為奧鎂智能的第二款產品,定位就是要做VR心理健康一站式平臺,解決壓力、情緒放松和睡眠等亞健康問題。
因此,心松VR在構建沉浸式放松空間的基礎上,增加了更豐富的內容與服務體系。
心松VR基於認知精神科學與正念基礎理論,為用戶提供一站式VR亞健康管理平臺。
首先是目標導向的功能模塊設置,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快速選擇減壓、放松情緒、改善睡眠等不同的設置的模塊。
更豐富的心理健康放松技能VR課程,用戶可以根據選擇正念、冥想、引導放松、分心沉浸放松、大腦認知遊戲等不同的心理學機制課程設計。
基於心理學原理與中國東方文化設計了10個沉浸放松空間,幫助用戶快速進入正念放松狀態。
同時,根據不同人的需求,還設置有沉浸式解壓的光霧森林、引導深度放松的能量森林、可以自主場景選擇的自然之旅、手柄交互的解壓小遊戲與專業冥想課程等幾大板塊。
此外,在心松VR中,還上線了海軍軍醫大學心理教研室博士生導師蔣春雷的大師課程。
心松VR主頁面截圖
「以睡眠舉例,用戶可以直接選擇正念助眠課程。
但有些用戶的睡眠困擾可能是壓力過大導致, 如果你單獨隻有一個睡眠正念,不一定能很好地解決用戶的問題。
這時候可以先體驗沉浸減壓8分鐘能量森林,通過視覺體驗將注意力從壓力上分散開,進入深度放松狀態,然後再進入到睡眠課程中。
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機制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通過一站式平臺的VR健康內容為用戶更好的亞健康狀態解決方案。
」龐強補充道。
不隻一位心松VR的用戶會在談及自己的使用感受時表示,自己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放松。
更符合中國用戶的場景與中文引導語都會給用戶帶來John Carline所強調的那種熟悉感。
在荷塘、大雄寶殿等更具中國韻味的意象中,獲得更輕松的環境氛圍。
也有用戶會在玩過其他緊張刺激的應用之後,用心松VR撫平自己激動的心情,讓自己更快進入到放松的狀態。
但是,更豐富的功能往往意味著更困難的實現。
VR身心健康類產品需要把心理學問題轉化成一個成熟的產品。
內容體系越龐大,對跨學科團隊磨合的要求就越高。
「最主要是心理學背景的同事,怎麼把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應用的VR設計,並以開發同事能夠聽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一起去推進產品設計。
這隻能通過不斷地磨合來實現。
」龐強表示。
此外,在奧鎂智能的研發團隊中還有具備臨床背景的人員,來提供循證醫學層面的支持,將經過驗證的理論轉化為應用中的具體場景。
在心松VR的研發過程中,還引入了心理學專家的支持,通過他們的指導將學術成果更高效地轉化為實際應用。
奧鎂智能與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的胡理教授合作,對VR15分鐘沉浸放松和引導放松的內容效果進行了研究,來深入觀察這個過程中對用戶腦區的影響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機制。
研究結果顯示,VR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放松下來,可以減少37% 焦慮情緒。
研究成果圖
目前,心松VR擁有15個課程和200多個場景,分為線上消費者版和線下機構專業版的兩個版本。
受限於內容龐大的體量,心松VR的線上版本僅上線了其中一部分課程和場景,後續會進行定期更新與升級。
而內容更全面的線下機構專業版本則主要會給到公安消防、學校、心理機構、企業、醫院等場所,為B端用戶提供服務。
提升心靈療愈的可及性
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發佈的《2022年數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務行業藍皮書》顯示,中國精神心理領域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
目前,包括沒有處方權的心理咨詢師在內,中國平均每百萬人口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抑鬱症患者的門診量每年至少增長20%,但國內80%的綜合醫院都沒有開設精神科。
需求增長與供給不足之間的鴻溝,需要利用VR這種新技術手段進行彌合。
一方面,VR的控制器和用戶界面更易上手,讓人更容易獲得VR體驗,擁有更廣泛的用戶覆蓋面。
另一方面,結合在心理健康領域已經被驗證的療愈效果,VR能夠讓普通人擁有自己進行心理壓力釋放的手段。
VR對於已經掌握一定技能的高階用戶的幫助並不明顯。
但對於初級用戶來講,VR綜合了視覺、聽覺和本體的感覺,可以提供很好的臨場感和沉浸感,幫助他們很快進入一個放松的環境中,調動大腦進行深度參與。
大腦的認知腦區、情緒腦區和行為腦區參與程度越深,療愈效率會越高。
VR的這種特點具備普惠價值,可以幫助更多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環境不同的人突破想象力的限制。
簡單來說,一個從沒有去過海邊的人很難想象出身在海灘的場景,並從中獲得熟悉感帶來的療愈。
但VR可以幫助他置身海灘,直接感受到身處海灘給內心帶來的愉悅。
同時,心松VR這樣的產品也可以給心理咨詢師帶來幫助。
通常情況下,心理咨詢師進行一對一溝通,來幫助人們緩解認知和情緒方面的問題。
在溝通之前,通過VR心理健康應用讓對方快速實現放松,緩解對方當下的焦慮情況,可以調節溝通狀態,提升有限時間內的溝通效果。
咨詢場景應用圖
企業的員工健康心理關懷是心松VR在B端的重要發力點。
相比於傳統的心理咨詢,心松VR可以為企業員工提供更高性價比的亞健康幹預機制。
一方面, VR設備進行緩解,可以讓一個設備同時為多個人提供服務,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企業購買方案的價格平均到每個員工身上,客單價會非常低,可能隻需要10塊錢。
企業員工體驗一次VR放松隻需要15分鐘,隨時隨地,自我管理,體驗更直接,工作效率更高。
John Carline認為,Nature Treks VR這樣的應用也能夠給到老年人更多關懷。
一位女士臨終前的遺憾是沒能親自去過非洲大草原,Nature Treks VR幫她獲得了這種體驗。
一位澳大利亞的退休潛水員懷念在深藍色的海洋中與魚群一起遊泳的日子,也是Nature Treks VR幫他找回了這種感覺。
VR可以提供一個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大部分真正承受壓力的人群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希望能夠借助現在VR設備快速普及的窗口期,讓更多用戶了解到VR在亞健康領域的效用。
」龐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