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發展前景??

元宇宙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元宇宙行業相關的上市公司有騰訊、百度、中青寶、絲路視覺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元宇宙產業相關政策匯總、中國元宇宙商標申請數量、中國元宇宙發展歷程、中國元宇宙產業代表企業佈局

Facebook、微軟均表示專註元宇宙領域

從2021年元宇宙第一股於紐交所上市以來,各大企業在元宇宙領域的佈局出現在了科技圈和大眾視野中。

2021年7月,Facebook宣佈進軍元宇宙。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表示將Facebook的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並將Facebook的同名服務降級為該公司的子公司之一,與Instagram和WhatsApp並列,而不是總體品牌。

隨後2021年11月,微軟在Ignite會議上宣佈將推出新的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軟件,待該平臺上線後,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可獲得協作和共享全息體驗,實現加入虛擬會議、發送聊天、協作處理共享文檔等更多功能。

2021年全球元宇宙產業代表性事件如下:

元宇宙: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而逐步建構

元宇宙是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熟而逐漸構建起來的。

在區塊鏈1.0時代,主要體現為分佈式賬本和去中心網絡形式,目標是實現貨幣的去中心化與支付手段。

隨著以太坊的出現,區塊鏈2.0時代隨之到來,區塊鏈2.0是區塊鏈在金融,智能合約方向的技術落地。

之後出現了去中心化應用和去中心化金融,推動了更大的產業改革。

NFT行業的出現為DeFi領域帶來了創新。

與此同時,NFT作為元宇宙的底層架構,將會是元宇宙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據《元宇宙通證》中介紹,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分別是區塊鏈技術、交互技術、電子遊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

其中NFT、DeFi、公鏈速率、智能合約、DAO社交體系、去中心化交易所、分佈式存儲等區塊鏈技術是支撐元宇宙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技術。

國內元宇宙佈局歷程

國內較早佈局元宇宙業務的公司包括騰訊、網易、字節跳動等。

早在2020年初,騰訊便已參投Roblox1.5億美元G輪融資,並獨家代理Roblox中國區產品發行。

字節跳動分別於2021年4月和6月投資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碼乾坤』和買下Pico。

2021年11月,百度更是宣佈將於年底在元宇宙中舉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

國內代表企業元宇宙佈局現狀

騰訊屬於國內入局較早的企業,參與元宇宙的策略主要是通過投資的方式實現。

截至2021年,騰訊已通過投資等方式配備了大量的平臺公司,硬件方面如VR/AR技術與平臺(Epic的虛幻引擎、Snap),軟件方面則更是覆蓋了人們玩遊戲、購物、學習和社交等多種需求。

米哈遊作為一家遊戲公司,主要元宇宙應用包括成立逆熵工作室、與瑞金醫院合作研究腦接口技術的開發和臨床應用等,近日米哈遊表示將投資首個元宇宙社交軟件soul。

字節跳動、網易也紛紛佈局元宇宙領域,字節跳動主要是通過並購pico、光舟半導體等方式佈局,網易則是通過開發沙盒遊戲、投資虛擬社交平臺IMVU等方式。

具體佈局如下:

元宇宙相關技術逐漸成熟

從中國相關技術發展現狀來看,中國在VR、AR、MR、數字孿生等方面技術發展較晚,有望在未來迎來進一步的提升:

2021年中國不斷出臺政策引導和扶持區塊鏈等元宇宙相關技術的發展。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中首次將『區塊鏈』納入國家五年規劃,明確被列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這對依賴區塊鏈技術的元宇宙產業是一個利好消息。

推動技術發展的利好政策可為未來元宇宙產業的發展奠定技術層面的基礎。

國內企業加速入局元宇宙市場

自2021年3月起,國內企業開始註冊元宇宙相關商標。

2021年7月之前中國元宇宙相關商標註冊量保持在25項以下,2021年8月申請量首次突破50項。

2021年9月,隨著阿裡巴巴、中青寶等公司入局,元宇宙商標申請量達到峰值,為344項。

2021年10月申請量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而在2021年11月,僅8天就有22項元宇宙相關商標提出申請。

註:2021年11月數據截至2021年11月8日。

2021年中國元宇宙相關領域投資事件頻發。

相關領域包括VR、區塊鏈、雲服務、虛擬人、NFT等。

除專業投資機構外,投資企業所處行業大多集中在電子信息和遊戲領域,代表企業有騰訊、莉莉絲等。

從投資輪次來看,大多集中在天使輪,說明大部分項目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投資金額保持在較高水平。

具體投資事件如下:

起步期的元宇宙產業仍存在一定風險

由於中國元宇宙產業如今還處於起步階段,具有不成熟、不穩定的特征,未來的發展還需在技術發展、制度創新等多方面的共同促進作用下健康發展。

目前存在的部分風險包括技術層面的算力風險、隱私風險,還包括沉迷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及輿論泡沫風險。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