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Virtual Reality = 虛擬現實。
VR是純虛擬場景,即看到的場景和人物全是假象,把人的視覺和意識帶入一個虛擬的世界。
本質上,虛擬現實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例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就是VR類影片的代表作。
AR =Augmented Reality = 增強現實。
AR是真實世界和數字化信息的融合,它把虛擬的信息帶入到現實世界中。
人們看到的場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能區分虛擬物體和真實物體。
AR增強現實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一般都要通過手機或Pad。
MR =Mix Reality = 混合現實。
它是合並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可視化環境,虛擬物理和真實物體很難被區分。
在新的可視化環境裡物理和數字對象共存,並實時互動。
我把暫且把這張圖叫做「現實-虛擬」區間《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
區間向左至無窮表示「現實環境」,依次向右為「增強現實《AR》」、「增強虛擬《AV,Augmented Vituality》」,直到向右至無窮表示「虛擬環境」,而「混合現實」則包含了「增強現實」與「增強虛擬」。
那麼MR定義是: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混合在一起,來產生新的可視化環境,環境中同時包含了物理實體與虛擬信息,並且必須是「實時的」。
MR的兩大代表設備就是Hololens與Magic Leap。
在上述定義下,AR往往被看做是MR的其中一種形式,因此在當今業界,很多時候為了描述方便或者其他原因,就把AR也當做了MR的代名詞,用AR代替了MR。
再者,從業界鼓吹的概念來講,AR和MR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未來也很可能不再區分AR與MR,MR更多也隻是Hololens和Magic Leap打出的噱頭。
但是現今所謂的「AR設備」與「MR設備」,從所應用的技術和顯示效果上來說,還是稍稍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這裡還是講講這兩類設備的區別《以Google Glass代表的AR設備與以Hololens與Magic Leap為代表的MR設備》。
為了好理解,我們就解釋地通俗一點,有兩點主要的不同。
第一,虛擬物體的相對位置,是否隨設備的移動而移動。
如果是,就是AR設備;如果不是,就是MR設備。
舉個例子,戴上Google Glass,它在你的左前方投射出一個「天氣面板」,不管你怎樣在屋子中走動,或者轉動頭部,天氣面板一直都在你的左前方,它與你《或者Google Glass》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你走到哪,就把它帶到哪,
而Hololens是怎樣的呢,它也會在屋子墻壁上投射出一個天氣面板,但是不同之處在於,不管你怎樣在屋子中走動,或者轉動頭部,天氣面板始終都在那面墻上,它不會由於你的移動而移動《這主要裡涉及空間感知定位技術,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為其中最主要的之一,作用是讓設備實時地獲取周圍的環境信息,才能精確地將虛擬物體放在正確的位置,所以無論用戶的位置無論怎麼變動,虛擬物體的位置都可以固定在房間中的同一個位置》。
第二,在理想狀態下《數字光場沒有信息損失》,虛擬物體與真實物體是否能被區分。
AR設備創造的虛擬物體,是可以明顯看出是虛擬的,比如FaceU在用戶臉上打出的虛擬物品、Google Glass投射出的隨你而動的虛擬信息;而Magic Leap,用戶看到的虛擬物體和真實物體幾乎是無法區分的《這裡主要涉及數字光場技術,Digital Light Field。
AR設備使用二維顯示屏呈現虛擬信息,因此真假很容易分辨;而MR設備直接向視網膜投射整個4維光場,所以用戶從Magic Leap看到的物體和看真實的物體,從數學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是沒有信息損失的》。
當然,「AR設備」與「MR設備」的界限不是絕對的《甚至說這種界限是企業YY出來的》,這裡把它們分為這兩類,主要是讓大家明白他們所應用的技術和達到的效果是有所區別的。
AR設備未來也會使用SLAM、數字光場以及視網膜投射等技術《比如Google 的Project Tango》,這時AR也就演化為MR了吧。
CR =Cinematic Reality = 影像現實。
虛擬場景跟電影特效一樣逼真,達到『欺騙』大腦的目的。
CR這個『黑技術』據說還比較超前。
但是後來好像他們的發言人也把自己歸做MR了。
https://blog.csdn.net/wangxin1982314/article/details/54730105
https://m.sohu.com/a/158158088_8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