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光社 麻吉
編輯|宋函
文|霞光社 麻吉
編輯|宋函
自去年底開始,大洋彼岸的矽谷急速進入『降本增效』時代。
在一場場動輒過萬人的大規模裁員襯托下,以Meta為代表規劃的元宇宙宏偉藍圖,開始顯得脫離實際。
過去一年,Meta元宇宙持續大規模燒錢,但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從硬件端看,2022年全球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設備出貨量下跌超12%,其中美國VR可穿戴設備年銷售額同比下降2%至11億美元,僅相當於Facebook三天的廣告收入。
這意味著,雖然由Meta 推出的頭顯設備Quest 2仍占據著市場絕對主流地位,但其帶來的收入實際非常有限。
從軟件方面看,Meta打造的元宇宙平臺Horizon World用戶數與預期相去甚遠,且內容被用戶吐槽『過於初級』『遊戲無聊』『體驗感差』。
自Meta宣佈全面進軍元宇宙,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成本,但隨之卻遭遇業績和股價的劇烈波動。
過去一年,Meta市值自高位跌去6成,其第三季度財報更指出,預計2023年營業虧損還將大幅擴大。
進入2023年,面對通貨膨脹、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矽谷大廠正快速調整業務結構以提高盈利能力,包括微軟在內的大廠大步從元宇宙中撤退。
與此同時,伴隨業務組被成批『砍掉』,一向以輕松自由工作氛圍著稱的矽谷,也在迅速變『卷』。
當裁員潮中幸存的大廠員工被明確要求『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一些追求『安全感』的員工,希望能轉到優先級相對更高的項目中去。
對Meta員工來說,紮克伯格對元宇宙『長期主義』的堅定信念,讓元宇宙部門在裁員潮中成為了一個理想去處。
Meta離職員工朱慧告訴霞光社,不少自己的前同事都希望能夠調去元宇宙或是Reels等更受公司重視的核心項目,因為邊緣項目意味著更高的裁員風險。
而面對內外部的多重挑戰與質疑,紮克伯格靠燒錢支撐的元宇宙夢想,並不是個絕對安全的港灣。
事實上,其正承受著空前大的壓力。
01 矽谷描繪的元宇宙藍圖
過去兩年,元宇宙無疑是最火熱的風口之一。
以Meta為代表的各大科技公司積極佈局元宇宙,『元宇宙』『Web3』成為創投圈討論度爆表的關鍵詞。
元宇宙被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推動人與信息的交互方式朝著更開放、更具沉浸感的方向升級,包括VR、AR在內的科技創新,成為支撐元宇宙落地的關鍵。
而被視為元宇宙基礎設施的Web3,圍繞『去中心化』概念,讓用戶掌握自身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及相關衍生權力,被認為是打破傳統互聯網平臺經濟格局的新興力量。
代表著『下一個時代』的元宇宙概念,吸引全球資本和精英人才向其傾斜,矽谷大廠紛紛參與到元宇宙商業項目中。
咨詢服務公司麥肯錫數據顯示,自 2021 年以來,包括微軟、Meta、谷歌、英偉達、蘋果、Autodesk 等科技公司已累計為『元宇宙』投入了1770 億美元。
矽谷的精英人才,也在流向這一帶有顛覆創新和前沿技術色彩的領域。
據Business Insider 2022年的一份報告,知名高管和開發人員正在離開老牌Web2公司,轉向加密、區塊鏈和其他去中心化項目。
其中不乏矽谷各個大廠的高層管理者,例如YouTube遊戲負責人Ryan Wyatt、Meta數字錢包項目前首席營銷官Sherice Torre、亞馬遜前雲計算副總裁Sandy Carter、谷歌副總裁Surojit Chatterjee、Airbnb前政策和通訊高級副總裁Chris Lehane等等。
以一家名為Mysten Labs的區塊鏈技術公司為例,不僅其4名創始人均來自Meta,在團隊規模僅為20人時,公司80%的員工就都來自Meta、谷歌、Netflix等矽谷大廠。
到2022年10月,Mysten Labs的最新估值已經超過20億美元。
充滿想象力的元宇宙未來圖景,受到投資人熱捧,一時大廠爭相佈局,精英人才匯聚風口。
麥肯錫認為,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可能會在2030年時達到5萬億美元。
花旗集團的分析師更樂觀,他們預計2030年的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8萬億至13萬億美元。
另一間研究公司Gartner則預計,2026年時,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將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在元宇宙中購物、工作、社交或學習。
02 現實面前,Meta元宇宙舉步維艱
然而,元宇宙的潛力暫時隻體現在各項預測數據上,實際發展情況並不如想象般美妙。
以Meta為例,在宣佈『All in』元宇宙後,先後投入的數百億美元在外界看來就像在不斷擴大的虧損中『打了水漂』。
Meta 發佈的2022全年未經審計財報顯示,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s業務營收為21.59億美元,而運營虧損達137.17億美元,相比2021財年虧損進一步擴大三成以上。
去年,作為『元宇宙關鍵入口』的終端設備,全球銷量下滑。
據研究公司CCS Insight數據,全球VR/AR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下降了12%以上,僅960萬臺。
過去三年,雖然Meta推出的Quest系列VR頭顯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但用戶的持續使用率每年都在下降。
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超過一半用戶在購買Quest頭顯六個月後就不會再繼續使用該產品。
更不用說,去年Quest 2在上市兩年後反而漲價100美元,新推出的另一款高端頭顯設備Quest Pro售價則高達1500美元,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Meta現任首席財務官Susan Li日前表示,Reality Labs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同比下滑,就與Quest 2的銷量下降息息相關。
另一項被紮克伯格稱為『元宇宙願景核心』的虛擬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月活增長也異常艱難,甚至出現了用戶數下降。
作為Meta旗下重要的元宇宙項目,Horizon Worlds可以讓用戶通過Quest系列頭顯登錄,在虛擬世界中創建自己的虛擬形象,並復刻現實世界中的大部分活動,例如社交、參加演唱會或是周遊世界。
按Meta最初設定的目標,Horizon Worlds將在2022年底突破50萬月活用戶。
然而截至去年10月的數據顯示,Horizon Worlds的月活不到20萬,甚至連目標的一半都沒達成。
『一個空蕩蕩的世界,是一個悲傷的世界』Meta的一份內部文件中這樣寫道。
一份Meta的內部文件顯示,Horizon Worlds在去年2月時仍有30萬月活用戶,之後用戶數就一直穩步下降,大部分用戶在體驗了一個月的元宇宙生活後便一去不返了。
而在Horizon Worlds中,隻有9%的場景訪問量達到或超過50人,其餘大部分場景則是無人問津的空曠地帶。
不僅無法引起用戶的興趣,連Meta員工甚至是平臺開發者也很少使用Horizon Worlds。
Meta元宇宙副總裁Vishal Shah在去年9月寫給員工的信中指出,Horizon Worlds的質量和效能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但目前連開發團隊成員都不怎麼使用這一平臺。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喜歡這一平臺,又怎麼能指望用戶喜歡它?』在督促無效後,Vishal Shah又制定計劃,強制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登陸一次。
而在2023年,Meta元宇宙產品面對的低迷市場反饋或將加劇。
在經濟疲軟和通貨膨脹下,CCS Insight的最新報告認為,2023年預計將是VR市場的又一個『低迷年』,而消費者對VR頭顯這類非必需品的預算將會收緊。
此外,Meta今年還將面臨另一矽谷大廠的挑戰。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準備在今年春季推出備受矚目的蘋果VR頭戴式設備,據稱這一設備還將具備AR功能。
『如果一家公司有能力在一夜之間改變VR市場,那就是Apple,』CCS Insight分析師Leo Gebbie說。
『憑借其巨大的忠實粉絲群,其中許多人願意在技術上花費大量資金,如果蘋果推出一款耳機,我們預計它會表現出色』
03 回歸『現實』,燒錢變得謹慎
新年伊始,經濟下行推動矽谷大廠更重視盈利能力,以『降本增效』為目標重新調整戰略方向,元宇宙項目成為頗具爭議的領域。
在去年底開始上演的矽谷裁員『恐怖故事』中,馬斯克讓一半推特員工『原地消失』,Meta、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分別宣佈裁員1.1萬、1.8萬、1.2萬和1萬人……甚至鮮少進行大規模裁員的蘋果,也傳出裁員消息。
根據trueup統計,2023年至今已有175家科技公司裁員,57914人受到影響;而2022年,有1525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23萬人受到影響。
美國創業者塗晚對霞光社分析說,為了抑制去年以來持續的通貨膨脹,美聯儲開始加息提高利率。
利率上升,對公司來說意味著融資變得更加困難,投資人對回報的期待更高,公司不得不更關注自身的盈利能力,對員工的投資也必須得到回報。
而提升效能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裁員。
壓力之下,微軟開年的第一波大裁員,便瞄準了VR/AR,多個相關團隊被原地解散。
其中,包括微軟即將在今年3月10日關閉的元宇宙社交平臺AltSpaceVR。
AltSpaceVR與Meta的Horizon Worlds類似,為用戶提供可進行虛擬社交活動的虛擬空間,但推出時間整整早了6年。
在與用戶告別的博客中,AltSpaceVR表示,平臺關閉後,重點將轉向支持微軟的Microsoft Mesh。
與AltspaceVR不同,Mesh面向的是希望進行遠程協作的公司,並將社交VR帶入現實中的工作場所。
微軟頭顯設備HoloLens的團隊規模也在本次裁員中被進一步縮減。
據外媒報道,微軟混合現實工具包《MRTK》框架背後的整個團隊被裁撤,反映出微軟對元宇宙描繪出的未來藍圖並不那麼堅定。
今年初,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 蓋茨在一場活動上表示,他不認為元宇宙本身是革命性的,也不認為Web3有那麼重要。
『但是人工智能是頗具顛覆性的』他說。
在縮減了元宇宙相關投入後,微軟近來剛剛創造了人工智能史上最大規模投資——向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進行為期數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大大增加了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押註。
『2022年下半年到現在,一方面AI領域的最新進展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很多商業敘事進入階段性平穩發展階段,所以大家會感覺元宇宙概念沒有之前那麼熱了,甚至國內外科技公司頻頻傳出元宇宙業務縮減、裁員等消息』中國元宇宙行業創業者莫博說,在他看來,出現這樣的轉變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技術應用本身就會呈現成熟度曲線形態,有高潮,有低谷,也有復蘇。
狂熱和理性的轉變,本質是市場預期和技術、商業實際進展之間做平衡的過程。
隨著時間推移,大家會意識到很多應用是不夠成熟的,一些概念依然比較虛,這時候市場熱度就會下降』莫博認為,這代表著現在的市場對於元宇宙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並在此基礎上等待下一階段的突破。
盡管矽谷高管們對元宇宙概念保持警惕,但由紮克伯格掌舵的Meta,仍然堅定駛入元宇宙這一未知領域。
塗晚認為,Meta至今在元宇宙方面能向外界展示的成果很少,且沒有過多驚喜。
『隻是紮克伯格持有Meta的多數股份,對公司擁有著絕對控制權,讓他可以頂住來自股東和董事會的壓力,做出他認為可以長期支撐業務發展的重大決策』
Meta股東之一的風險投資公司Altimeter Capital曾表示,面向元宇宙的投資是『超大規模和可怕的,即使按照矽谷的標準也是如此』。
去年10月,Altimeter Capital曾公開致信Meta,要求其采取激進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裁員20%《將影響約17000名員工》、削減至少5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及將元宇宙投資金額限制在50億美元以內。
而目前,紮克伯格計劃每年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資金額,是這一數字的兩倍。
2023年,雖然Meta預計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s的虧損將進一步擴大,並已為此凍結部分招聘,但紮克伯格表示已經有計劃扭轉衰退。
具體而言,元宇宙的打造仍將繼續,但大部分精力將會集中在改進 Meta 的Facebook、Instagram兩項核心社交媒體業務上。
『希望我們前一輪裁員已經足夠,不用再搞新一輪的全公司裁員。
但誰也無法預測未來,如果繼續出現非常嚴重的衰退,那我們可能還得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紮克伯格說。
『行業發展一定有周期,短期內賽道願景不會及時兌現,這會讓企業承擔很大的壓力』莫博說,Meta做出轉型元宇宙這樣『有魄力』的決定,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對全球元宇宙行業來說,Meta的先導性判斷和嘗試,有著很重要的借鑒作用。
『前期元宇宙產業在引入國外敘事後,確實有很多國內企業跟進甚至模仿。
但是我們也逐漸看到國內外元宇宙產業在技術形態、應用生態以及側重點方面的不同。
比如我們很喜歡講產品力,講迭代速度,講用戶體驗,而且最重要的是——賦能實體。
所以中國的元宇宙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會對標海外力爭前排,但是也會因為政策、合規等原因,與海外元宇宙產業呈現出一些區別』莫博告訴霞光社。
04 矽谷的『快樂時代』結束了
矽谷的數輪大裁員接踵而至,隨之而來的是公司結構發生改變,崗位不再穩定。
《紐約時報》形容『矽谷的快樂時代已經結束了』。
當裁員潮中幸存的大廠員工被明確要求『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一些追求『安全感』的員工,希望能轉到優先級更高的項目中去。
『有人想轉去元宇宙部門,因為大家知道這是公司計劃長期投入的項目。
另外近年備受重視的短視頻功能Reels,也因為優先級更高而成為轉崗的理想選擇』Meta離職員工朱慧說。
但也有員工認為,調去元宇宙部門隻是暫時的『救命稻草』,整體來看,正是元宇宙部門拖垮了Meta這艘大船。
在論壇網站Blind上,有Meta前員工大肆批評紮克伯格對元宇宙的沉迷。
『Meta表面上是一家由數據驅動的公司,但實際上是由直覺和情感驅動,沒有人可以推翻紮克伯格的決定』
進入2023年,矽谷大廠面對的宏觀經濟環境短期內仍然難以改善。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曾預計,美國經濟將在2023年年底陷入衰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家公司如何選擇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將影響所有員工的前途命運。
塗晚認為,繼2022年美聯儲連續七次加息後,2023年加息或將持續。
而高利率帶動投資成本上升,將進一步壓制企業投資,抑制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加劇經濟衰退風險。
莫博則更樂觀地看待元宇宙企業的發展前景。
『市場並不缺錢,經濟下行也並不意味著資本稀缺,而是在謹慎情緒下對風險的偏好降低了,導致創業項目面臨挑戰』莫博說,這意味著元宇宙創業項目需要更加精進,而從業者需要對項目和產品有著更為清晰的商業化認知,並尋找新的敘事方向。
去年10月,調查及研究機構Canalys首席分析師Matthew Ball曾指出,現行大部分有關元宇宙的商業項目,都將在2025年或之前以失敗告終。
他認為,當下全球處於經濟艱難時期,不少人在面對現實世界的家庭、財務支出時已大感吃力,根本無暇顧及在虛擬世界生活。
而在莫博看來,元宇宙對網絡形態、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的影響將會持續下去,現階段元宇宙產業的機遇,是幫助企業更順利地實現數字化轉型。
從虛擬回歸現實,從狂熱回歸理性,當矽谷變得效率至上,也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領域。
在這一過程中,或許承載元宇宙藍圖的雄心壯志,不得不變得更加實際,畢竟造夢的前提是先穩定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