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成真?關鍵掌握在這7大元宇宙技術。

關鍵技術一:NFT

元宇宙關鍵技術二:虛擬化身

在元宇宙世界中,你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不論是好幾公尺高的鐵巨人、皮卡丘,還是任何其他想像得到的化身。

在虛擬世界中探索的媒介,就是每一個人的「虛擬化身」《Avatar》。

元宇宙關鍵技術三:體感與穿戴式科技《硬體》2021年12月,62歲的漸凍症患者Phillip O’Keefe在推特《Twitter》打下「Hello,world!」,也許簡單,但這條推文是靠「意念」,借由腦機介面來輸入的。

簡單來說,就是設備讀取腦內資訊,轉換成電腦訊號。

元宇宙關鍵技術四:AR/VR/XR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VR《虛擬實境》現在被視為元宇宙的重要切入口,原因就是能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只要戴上VR頭盔,瞬間就能完全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並在多個虛擬世界中自由跳轉。

元宇宙關鍵技術五:AI

元宇宙關鍵技術六:區塊鏈元宇宙關鍵技術

七:5G與IoT物聯網

5G與IoT物聯網聽起來很生硬,但絕對是建構元宇宙不可或缺,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5G代表的是穩定、高速的連線速度,未來有可能被6G、低軌衛星通訊技術取代,但重要的是網路連線是元宇宙的基礎。

未來描繪的再美妙,失去網路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元宇宙尚未到來,卻已在各角落分別實現

好在有2018年上映的電影《一級玩家》,在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爆發的今日,所有人都可以直接聯想到未來世界的模樣:戴著VR裝置、配有手套或連身的感測器,在虛擬世界中扮演任何你想扮演的角色。

就算沒有看過《一級玩家》,臺灣人熟悉的社群平臺Facebook在2021年10月,宣佈集團母公司更名為「Meta」,大動作開啟了科技巨頭切入元宇宙的第一槍。

不過,很快的一個共同的疑問就會浮上所有人心頭:我們距離元宇宙還有多遠?

要知道元宇宙並非單一技術,而是多項科技進展的結晶構成,其中有特別重要的7項技術,不隻影響著元宇宙到來的速度,更可以視為建構元宇宙的基礎,如果沒有它們,就沒有元宇宙。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並非隻是炒作的頭像而已,而是被視為元宇宙數位資產的規格。

舉例來說,你在元宇宙虛擬世界中的一切,從身上的服裝、手上拿的道具、眼前所見的一切,都將是一個又一個的NFT。

非同質化代表的是獨一無二,相較於手上的新臺幣、美元或比特幣,同樣面額被視為同樣的存在,也就是同質化,新臺幣1元與其他人手上的1元並無差別,但在元宇宙中,每一個人的數位資產都能與其他人做出區別,成為運行元宇宙的基本單位。

現階段各種「土地類型」的NFT已有類似的雛形,不論是運動品牌愛迪達《adidas》在The SandBox中取得一塊價值170萬美元《就當時的價格》的虛擬土地,或是三星《Samsung》在Decentraland開設虛擬旗艦店,都是搶先嘗試的應用模式。

虛擬成真?關鍵掌握在這7大元宇宙技術。

以元宇宙一詞首度出現的科幻小說《潰雪》來舉例,主角在現實世界中是一名外送員,但是在虛擬世界中是揮舞著武士刀的刀客。

現階段虛擬化身的技術已相當成熟,許多遊戲都具備了「捏臉」的功能,讓玩家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角色。

不過,更令人煩惱的也許是倫理與法律上的問題,在未來的元宇宙世界中,當虛擬化身受到騷擾甚至殺害,是否等同於犯罪或殺人,勢必會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

在《一級玩家》原著小說的續集《二級玩家》中,已經出現一種能與腦神經連結的耳機,直接將內容傳輸到腦中。

類似的腦機介面已經在密切研發當中,用意念登入元宇宙已不是夢想。

不過,在那天到來之前,我們還需仰賴穿戴式或體感裝置一段時間。

以任天堂為遊戲機推出的Switch為例,透過手把或健身環,遊戲內的角色已能讀取人類的動作。

當虛擬化身在虛擬世界中上山下海,手撫摸過花海、腳踏進冰冷的海水中,都有機會透過體感或穿戴式設備讓我們能感受得到。

Meta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說,VR的轉折點在於:售價壓至200美元以下、年銷量達1,000萬臺。

以目前的約略為300美元的價格來看,人手一臺VR設備的日子或許沒有很遠。

而AR《擴增實境》與XR《混合實境》,與VR最大的不同就是與實體世界的融合,也有科技公司投入其中,如《Pokemon Go》的開發商Niantic就想打造「AR元宇宙」。

特別是在內容面,不管是VR/AR/XR都已經意識到「沉浸式」將是未來的決戰戰場。

已有許多品牌將預算投入沉浸式行銷,為元宇宙的到來熱身。

踏入元宇宙世界中,你想做些什麼?

吃東西、買東西、爬山、沖浪、看影集或是單純地跟朋友玩一場虛擬球賽,不管要做什麼,唯一確定的是,不會有人拒絕豐富的探索內容。

但這些內容要由誰來打造?

矽谷知名的創投a16z旗下的媒體《Future from a16z》提到,內容會逐漸從「專業人士」創造,走向「AI獨立創造」。

現在已在過渡期中,AI已經可以在繁瑣的程式設計、繪圖、動畫中派上用場。

另外,隨著AI的進步,創作才能「民主化」,任何人都將成為創作者,為吸引人的虛擬世界中貢獻自己的創意。

也就是說,未來元宇宙世界內容的多寡,與AI的發展腳步成正比。

AI愈進步,元宇宙就愈精彩。

區塊鏈被視為元宇宙中資產交易的基礎。

除了NFT與區塊鏈離不開關系之外,區塊鏈技術中的「智慧合約」與「DAO」的概念也是元宇宙不可或缺的概念。

智慧合約指的是交易條件被預先寫明在程式中,只要達成條件就會自動完成交易。

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搭配上區塊鏈透明、可供檢視、具有時間標記等特性,讓智慧合約成為可信度極高的交易方式。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則是讓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可以成為虛擬世界中政策的決定者。

以企業為例,是由少數人掌權、由上而下地發佈命令,但是在DAO中,只要購買代幣《Token》,就有權利發聲、提供意見或投票,凝聚起社群的力量。

元宇宙的世界廣袤無比,一定會有小型的組織,不管是興趣使然或使命因素聚集在一起的人,需要新的互動方式,DAO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模式。

IoT物聯網則不是一項新的概念,簡而言之是將實體世界的一切事物,透過感測器等設備連接到網路上。

現在,冷氣、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許多設備都擁有聯網的功能。

在元宇宙中,則可以透過實體世界搜集到的數據,反映在虛擬世界中。

舉例來說,透過天氣感測器,讓虛擬世界中的晴天、雨天或陰天,能夠與現實世界同步。

或是將實體世界完整重現在虛擬世界中,也需要仰賴IoT物聯網的概念。

總結來說,元宇宙的想法雖然源自1992年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撰寫的科幻小說,但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是大型的科技公司到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上述所提及的7種關鍵技術,都有可能隨著科技發展而被創新,像是量子技術之於元宇宙還鮮少人在討論,但卻有可能帶來顛復性的轉變。

而元宇宙拆解出來的細部科技技術,不論是AI、區塊鏈或是VR設備,都用不同的方式在迸發創意,元宇宙還沒到來,但已經在各種領域、用不同的形式實現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