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賦能文化創新,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作者:趙宇坤

文化是民族生產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新部署新要求,為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了思想力量。

11 月1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 年》》。

文件中提到『以虛擬現實新業態推動文化經濟新消費,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文化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行動計劃還指出,『虛擬現實+文化旅遊』成為應用場景之一,要推動文化展館、旅遊場所、特色街區開發虛擬現實數字化體驗產品,讓優秀文化和旅遊資源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活起來』。

2021 年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迅猛崛起,以沉浸式體驗、虛擬身份、永續性、開放性、互動性、多元性等為主要特征的新興元宇宙文化進入大眾視野,並快速融入各類生活工作場景。

元宇宙最早由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自己1992 年推出的小說《雪崩》中提出,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並與現實世界互聯互通的虛擬世界,這個可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虛擬世界與日常生活的現實世界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元宇宙的出現為數字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應用場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中國文化數字化的創新發展邁進了全新時代。

元宇宙賦能數字文化內容生產創新,讓文化內容生產有了更多的設想和展望。

隨著人們對大量高質量、個性化、有創意的文化內容需求的增加,數字技術的加速應用和迭代不斷升級改變著文化內容的生產模式。

將豐富的文化內容投射到VR/AR、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中,依托互聯網載體創作了網絡文學、數字視聽、電子競技、數字藏品、數字文創等種類繁多的文化內容產品。

將特色的文化場景引入到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全息影像等新興技術中,依托現實空間開發了數字博物館、孿生劇場、虛擬社交空間等數字文化體驗空間。

將多元的文化資源整合到虛擬現實、混合現實、人機交互等新興技術中,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背景,打造了沉浸式歷史文藝作品、城市主題科幻文化節、特色元宇宙小鎮等大型數字文化主題項目。

元宇宙世界就是所有數字技術的集合體,文化內容生產在元宇宙的加持下,創新發展潛藏著無限可能。

元宇宙賦能數字文化傳播方式創新,讓數字文化傳播煥發新的生機。

數字時代的到來,打破了文化傳播主體的限制和傳播的時空壁壘,在充滿未來感,穿梭於線上線下、真實與虛擬之間的數字空間中,元宇宙顛覆了傳統媒介的傳播形態,將人類的感官無限延伸,為人們提供更加細膩的傳播形式。

例如雲展覽、雲演藝、雲旅遊、雲直播、雲講座等以文化雲形成的『雲』文化傳播新形式,通過新技術整合新媒體融合創新讓大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深入感知體驗文化魅力。

與此同時,數字文化傳播以數為擎,打開了豐富多元的傳播渠道,如數字藏品、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影院等以區塊鏈、數字畫作、數字視聽、全景影像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創造的文化傳播新渠道,形成特色突出的數字文化傳播展示體系,讓文化信息傳播的更快、更廣、更精準、更生動。

元宇宙的構架就是重組各種高科技技術,通過融合、鏈接、重組文化傳播方式,整合互聯網全要素,開啟全新數字文化傳播生態。

元宇宙賦能數字文化消費場景創新,讓數字文化消費激發新的活力。

元宇宙的本質是通過科技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和數字化,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人、物聯網等元宇宙技術應用到文化場景的『第二空間』,將虛實共生的內外整體體驗向更高層級的沉浸感和個性化推進,刺激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為拓寬數實融合的新消費場景提供了重要路徑。

文旅元宇宙作為文化消費新場景的先行者,把歷史遺跡、民族文化、人文景觀等文旅元素植入到元宇宙技術的想象中,以前衛時尚的方式模擬、感知、體驗現實場景,目前涵蓋了沉浸式景區、沉浸式樂園、漫遊景點、AR/VR 實景探索遊戲、虛擬形象代言文創、虛擬人旅遊服務等多元化的文旅消費場景。

所謂『萬物皆可元宇宙』,從美妝中的『AI試妝鏡』、生活中的『智能家居』到傳統文化中的『非遺3D 體驗』、娛樂消費中的『沉浸式遊戲體驗』、『數字互動藝術展』等,在各行業各領域都能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全面升級,不斷更新數字文化消費場景和方式,持續激發數字文化消費新活力。

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技術到應用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在數字時代的新征程上,我們應著眼於推動文化與科技相結合,構建元宇宙文化產業生態,大力提升元宇宙在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賦能能力。

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構建中國式元宇宙文化體系,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高質量發展,用數字化手段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活動部主任》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