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AR眼鏡的復興之路。

消費級AR眼鏡的復興之路

如何講好中國的「AR故事」?他們聊了聊方向。

巨鯨從體育館中間一躍而起,激起滔天浪花。

2015年,矽谷初創企業Magic Leap用一段特效視頻開啟超40億美元的融資神話,用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顛覆體驗和想象。

而就在這段視頻發佈不久之前,Facebook也剛以20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VR。

雖然2015被認為是擴展現實技術《VR/AR》的爆發元年,但轉折也到來得非常迅速。

三年後,Magic Leap用令人失望的產品體驗和不達預期的銷量宣告了行業的第一次泡沫破裂。

過去VR與AR被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行業,聽了很多故事卻鮮有革命性產品出現。

但今年一切都變得不同了,現實擴展技術似乎再次站上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

Meta的頭顯設備Quest 2售出了超1,000萬臺,今年還將推出技術更成熟的Cambria;而微軟的高端Hololens 2的售價與銷量也將再上一個臺階;蘋果的下一代頭顯、Google的Iris、字節跳動旗下的Pico以及索尼和Snap都在向市場發出更加強烈的樂觀信號。

目前出售的頭顯設備中大約90%為VR產品,同時也伴隨著巨頭們的重兵把守。

而AR這個小眾的市場正越來越成為創業公司的機會。

與已經高歌猛進一段時間的VR產品相比,AR在中國似乎也開始重拾熱度。

今年以來, Nreal、Rokid等消費級AR眼鏡廠商都陸續收獲高額融資。

近日,羅永浩創立的細紅線科技 (Thin Red Line) 也宣佈拿下約5,000萬美元的天使輪。

此外,高通前不久也推出了AR眼鏡專屬的芯片。

中國的AR公司似乎表現出了比美國更高的活躍度,但他們是否還會像上一代公司Magic Leap那樣草草收場,我們還很難判斷。

01 迎來爆發的消費級AR眼鏡

消費級AR眼鏡在中國市場銷量正呈大幅上升的態勢。

易觀分析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國內消費級AR眼鏡銷量已達數萬臺,Nreal、雷鳥創新、Rokid、小米米家、INMO分列銷量前五。

從市場份額來看,Nreal以34.5%的市場份額占據首位;雷鳥創新和Rokid以28.6%和24.4%的占比分列二、三位。

排名首位的Nreal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徐馳曾任職於Magic Leap和英偉達,公司背後投資機構包括紅杉中國、高瓴創投、順為資本、阿裡巴巴、蔚來資本等。

此前,Nreal已佈局海外市場,今年8月,Nreal正式回歸中國市場,旋即成為國內AR眼鏡賽道的大熱門。

Nreal創始人徐馳信心十足地告訴福佈斯中國,除了國內市場,Nreal目前已在日本和北美的AR眼鏡市場上都已經占據第一的位置,預計今年銷量將會超過微軟HoloLens。

『其實,如果有一天我們回頭看現在的話,2022年可能就是消費級AR的元年,也是我們這樣一家中國公司第一次真正將AR眼鏡帶入人們的視野中』他說道。

對於近期的AR行業融資小高潮,順為資本副總裁馮錚認為它的到來並不突然,因為行業本身就一直很熱。

對此,他列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順為資本副總裁 馮錚

首先,基於元宇宙的願景,因為元宇宙本質上就是通過虛擬技術賦能的一個更高效的世界,VR/AR兩大硬件設備是元宇宙的必要條件,也是進入並體驗這一虛擬世界的重要入口;

其次,近期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動元宇宙行業的發展。

從數字經濟的角度來看,希望借助虛擬技術創造社會價值,賦能物理世界。

AR的本質是物理世界的基礎上疊加信息,讓線下生活更高效、更方便,所以在政府的推動下,未來AR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最後,消費級AR眼鏡價格的下降,已經成為普通用戶買得起並能夠體驗到的革命性產品,讓用戶真正感受到全新的交互體驗。

對此,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夥人李昊有不同的看法:

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夥人 李昊

AR領域的融資高潮其實在去年,原因在於:

1. 當時全球資金鏈充裕且放水;

2. VR《虛擬現實》發展速度的加快帶動了AR,因為兩者同屬一個大類范疇;

3. Meta《原Facebook》全面轉型元宇宙,給創業市場、投融資市場和消費市場都帶來一波關注度。

反而,今年AR賽道開始趨冷,熱度相對下降。

原因可能是:

1. 各銀行開始加息縮表,帶動資金面收緊;

2. 二級市場概念股明顯回調;

3. 中國整個投融資市場遇冷,所以今明兩年AR賽道的投融資會相對理性,為下一波快速地發展蓄力。

聯想創投合夥人王光熙也持相近的觀點:

聯想創投合夥人 王光熙

其實從前年開始AR賽道就迎來了融資高潮,去年達到了高峰,不少初創企業都獲得了融資。

到了今年當然會有些收縮,可能明年還將延續這一趨勢。

02 AR眼鏡的「中國故事」

回顧創業之初,徐馳感慨道:『10至15年前,海外普遍認為中國公司隻會跟隨,或者隻能做一些高性價比的產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早已不再局限於跟隨,而是以做最好的產品為目標,一步一步將固有思維扭轉過來』

同時,AR設備被認為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計算終端,甚至成為與iPhone一樣劃時代的產品。

『我自身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所以想參與到定義下一代計算終端中,也希望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

此外,中國更靠近供應鏈,也有著更多的市場機會。

我覺得這件事太值得去做了,所以決定回國創業』徐馳介紹道。

Nreal Air AR眼鏡,圖源:Nreal

談到關注AR賽道的契機時,王光熙說, 聯想創投是聯想集團的CVC《企業風險投資》,早在2012年就開始關注並涉足相關業務

一方面,當時聯想就與谷歌、微軟等海外巨頭合作,例如代理谷歌眼鏡等產品。

另一方面,聯想自身就有終端品牌以及相關AR產品。

2016年,聯想創投成立後,就開始佈局AR產業鏈。

君盛投資從2018年開始關注AR賽道,李昊分析道,當時正遇VR/AR行業的融資低潮,但在全球范圍內,頭部企業對AR技術的儲備在加速,而且產業鏈成熟度有進入拐點的跡象。

以此為節點,君盛投資先後投資了多家初創企業,包括亮風臺、瓏璟光電、影目科技、詮視科技等,如今均已成為各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近年來,國內AR眼鏡產業鏈的發展迅猛,國產化程度日益提升,其中AR光學等領域,技術能力已經能夠與國外廠商並駕齊驅。

其中,光學模組也是AR眼鏡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了最終的成像效果和用戶體驗。

從設備的成本占比來看,光學模組占比超過40%,已經超越處理器等其他零部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耐德佳創立於2015年,是一家國內AR/VR光學模組行業頭部供應商和產學研技術轉化公司。

目前,耐德佳已實現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導等AR技術全系佈局,擁有從復雜曲面面型設計、智能制造、光學模組檢測等多項核心技術積累,其自由曲面AR光學模組系列產品已應用在高通、聯想、米家等消費級AR眼鏡上,技術水平堪比蔡司、愛普生等國際巨頭。

耐德佳創始人兼CEO程德文教授告訴福佈斯中國,創業是自己的夙願,隨著谷歌眼鏡發佈、Facebook收購Oculus等重要事件的發生,耐德佳當時認為產業化的時間點到了,希望將實驗室裡的技術進行產業化應用開發,推動AR頭戴顯示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之所以選擇AR賽道,是因為團隊認為AR比VR的難度更大、門檻更高、想象和市場空間更廣,更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壁壘。

耐德佳創始人兼CEO 程德文教授

雖然AR眼鏡的技術路線還未確定,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也看到了AR賽道的確定性,即顯示效果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畢竟其作為元宇宙的入口,需要更好的體驗。

同時,AR眼鏡的發展方向必然是越來越輕薄、功耗越來越低、功能越來越強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將逐步實現一個更完善的解決方案,最終朝著下一代計算平臺進化。

所以,耐佳德團隊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快速開展技術和工藝迭代,不斷提升產品量產綜合交付能力,助力產業真正迎來爆發。

VR頭顯頭部企業 PICO的總裁周宏偉也表達了對AR的關注。

PICO總裁 周宏偉

03 從體驗出發

邁出第一步

對於Magic Leap面臨一些風波為例,作為前員工的徐馳有自己的看法。

Nreal創始人 徐馳

其實,當初Magic Leap的那一撥人都是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今天,他們仍然在這個賽道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其中不少已經加入蘋果、微軟和Meta等巨頭。

也就是說,Magic Leap花重金培養了這一波行業人才,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我也認同Magic Leap離消費者有點遠的觀點,歸根到底,現在行業拼的就是終端的體驗是否成熟。

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能否買到足夠成熟且價格合理的終端產品。

徐馳從Nreal在韓國發佈的第一代產品中吸取經驗,在第二代產品中去掉了多餘的功能,強調『口袋巨幕』這一概念,即隨身的智能投屏,並聚焦於這一剛需場景。

他進一步解釋道,在iPad剛推出的時候,同樣是從適配所有iPhone應用出發,將屏幕『放大』,成為一個『大號iPhone』。

他說,這本身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智能投屏其實就是從智能手機延伸過來的一個場景。

只要先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待用戶體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內容一定會來,然後就會進入一個螺旋上升的互相促進的過程。

『Nreal一路走來,我們始終有個追求就是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小步快跑去做創新和迭代』他說道。

馮錚認為,無論是AR還是VR,觀影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從短期來看,它們為用戶增加了一個全新的交互體驗方式,例如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觀看影片。

畢竟這對於AR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開始,也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因為以往AR隻能存在於消費者的想象中。

但從長遠來看,這顯然不是最終的應用場景。

周宏偉對 用戶體驗有著深刻的認識,同時他也對AR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PICO總裁 周宏偉

首先,要堅持長期主義和用戶體驗優先。

不管是VR還是AR,相關技術都需要進行長線迭代,因此在產品打造的過程中,一定要從用戶的實際需求與體驗出發,進行技術的長線佈局與投入;

其次,要兼顧硬件和生態的同步發展,並制定清晰的階段目標。

無論是VR還是AR,都需要硬件和生態的配合發展,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從而不斷吸引新用戶的加入,推動行業的正向迭代。

同時,AR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周期,也需要把每個階段的戰略目標制定得更加清晰。

通過過往的能力和技術的積累,持續地對AR領域進行投入,並且堅定地去執行,等技術、產品、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市場的爆發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04 下一個計算終端

『終端的變遷,將我們從PC主導的互聯網時代進入智能手機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認為,下一個將是空間互聯網的時代,也是一個3D的空間』徐馳如此描述,未來,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將與3D虛擬世界無縫融合。

通過撥動一個簡單的按鈕,就能實現自由切換,而AR眼鏡就是其中的關鍵。

未來,這樣一個虛實融合世界勢必需要終端來呈現,任何長方形的屏幕都難以成為3D顯示交互平臺,所以AR眼鏡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計算終端。

對於AR眼鏡何時走向普及的問題,徐馳認為:『如今這一設想已經到了拐角,並不會遙遠。

正如iPhone的出現,顛覆了整個行業並成為劃時代的產品一樣,AR領域還缺少一個喬佈斯一樣的人物,通過一款現象級的產品,以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實現商業化落地』

對於同樣的問題,李昊認為:

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夥人 李昊

首先,需要殺手級的應用,目前的應用還不夠『剛』《需》,還不足以形成穩定的使用習慣;

其次,產業鏈成熟度尚待完善,使其更具可佩戴性,功能更完善、更輕、續航更好以及完善的量產能力;

再者,價格的持續下降,目前AR終端仍是智能手機的配件,既然作為配件,就需要更低的價格。

長期來看,AR眼鏡是有可能成為獨立計算平臺的,但達到每年幾十萬臺的銷量,可能還需要3年甚至更長時間。

最後,缺少巨頭入局,諸如蘋果、華為等均沒有推出真正的AR產品,仍然以VR和MR為主,所以距離C端大規模普及還有一定的差距。

『相比VR,AR設備要慢一個周期,VR本質上與智能手機有點類似,它與AR在交互部分的硬件有很大的差異』馮錚認為,目前AR還有 兩大難點需要解決。

順為資本副總裁 馮錚

首先是光學器件,目前有多種技術路線,最終哪個方案脫穎而出仍沒有定論;

其次是信息的疊加,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疊加虛擬信息,額外增加了通過人工智能對線下場景的感知理解和建模的難度。

所以,AR設備的普及還需要幾年時間。

程德文從顯示效果的角度闡述AR未來的發展,他認為,目前,自由曲面、BB (BirdBath) 等顯示技術的本身效果已經相當不錯,但都仍有進一步改進的可能,大概有2、3年時間基本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

但不能說就此達到終點了,任何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和優化。

談到AR將成為下一個計算終端的話題,李昊表達了他的看法:

君盛投資執行事務合夥人 李昊

任何一個新的計算終端其實都與產業鏈成熟的節奏同步,首先是硬件供應商的成熟,隨後是老平臺的應用廠商將應用移植到新平臺上,慢慢形成用戶的認知和需求,然後銷售量快速起來,再促進產業鏈的成熟與價格的下降,從而慢慢孕育獨立屬於新的終端交互方式的應用與內容公司。

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機的第一批應用都是從PC上移植而來,包括郵件、地圖、瀏覽器等功能。

後面基於手機端這些功能被大眾接受,終端就開始爆發,然後針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就層出不窮了。

盡管遭遇資本寒冬,但今年國內消費級AR眼鏡市場依舊迎來了一波爆發。

這不止是終端廠商異軍突起,更預示了整個產業鏈正邁向成熟。

雖然目前AR產業距離真正的規模化和商業化仍然有一段距離,但其從元宇宙的大趨勢和多方觀點來看,都預示著AR將是一個確定性的賽道。

如今,矽谷投資者們仍對Magic Leap的慘痛教訓心有餘悸。

同時,全球消費電子持續下行。

另有傳聞稱,蘋果首款AR眼鏡可能在明年3月量產。

種種跡象對於中國AR產業鏈,尤其是消費級AR眼鏡領域將是歷史挑戰和機遇並存。

畢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福佈斯中國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精彩資訊永不錯過

分類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