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 AR 眼鏡,離爆發還有多遠?

消費級 AR 眼鏡,熱度正在升溫。

今年以來,Nreal、Rokid、雷鳥創新等多家獨立 AR 眼鏡廠商均發佈了新品,其中既有新一代的 AR 眼鏡,也有適配 AR 眼鏡的智能終端設備。

據連線 Insight 查看,在 Rokid 與雷鳥創新的官方天貓店鋪中,雷鳥最新款 XR 眼鏡 Air 1S 預定數已超過 300 人,Rokid 智能終端設備 Rokid Station 與 Rokid Air 的組合套裝預訂數也超過 300 人。

除此之外,國內字節跳動旗下 VR 品牌 PICO 發佈新一代 VR 頭顯 PICO 4,海外 Meta《Facebook 母公司》發佈最新款 VR 頭顯 Meta Quest Pro。

據 36 氪報道,羅永浩的 AR 創業公司 “Thin Red Line”,近期完成近 4 億元天使輪融資,由美團龍珠領投,經緯創投、藍馳創投等九家機構跟投,並計劃於 10 月底繼續開放新一輪融資。

Thin Red Line 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一切信息都表明,消費級 AR 眼鏡似乎正迎來新一輪熱潮,但 AR 眼鏡最好的時代來了嗎?

盡管由於 5G、芯片、光學等技術的發展,AR 眼鏡相較十年前在技術上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體驗上也比此前提升了不少。

但 AR 眼鏡要想全面普及化,進入更多人的手中,還需要改進很多問題。

多位 AR 眼鏡體驗者向連線 Insight 表示,AR 眼鏡使用起來的確有革命性的體驗,但不會成為日常使用的產品,” 玩幾天就吃灰是常態 “。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缺少殺手級應用、用久了引起感官不適、設備無法長久佩戴等情況。

這也意味著,AR 眼鏡不僅需要在硬件方面有更突破性的發展,還要建立起更廣闊的軟件生態,否則難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更不用說取代 PC/ 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電子產品。

消費級 AR 眼鏡,為何卷土重來?

消費級 AR 眼鏡,迎來了產品上市潮。

自字節跳動旗下 VR 品牌 PICO 發佈 PICO 4 VR 頭顯後,近期兩家消費 AR 眼鏡廠商 Rokid 與雷鳥創新也接連發佈了自己的新產品。

10 月 18 日,Rokid 舉辦 2022 Rokid Jungle 元宇宙新物種發佈會,會上發佈了 AR 眼鏡智能終端—— Rokid Station。

Rokid Station,圖源 Rokid 若琪官方微博

作為一款專為 Rokid Air 配備的智能終端設備,Rokid Station 主要功能是豐富內容生態,為用戶帶來更多使用 AR 眼鏡的應用,並引入阿裡無影雲電腦,可獲取無影雲端的海量算力和存儲空間。

從發佈會上來看,Rokid Station 相當於一個遙控器或者遊戲手柄,在觀影、辦公時,可以遙控點擊功能,而在遊戲場景內,可當做遊戲手柄使用。

在內容生態層面,Rokid Station 與多家平臺進行了合作,比如在觀影上接入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 TV 旗下的影視應用。

這也是目前大多數 AR 眼鏡廠商的標配。

總體來看,Rokid Station 的出現,更多是為了配合 Rokid 發佈的 AR 眼鏡,在內容層面帶來更豐富的應用,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使用 AR 設備。

就在 Rokid 舉辦新品發佈會兩天後,雷鳥創新也於 10 月 20 日發佈了新一代消費級 XR 眼鏡雷鳥 Air 1S,這是雷鳥創新發佈的第二款消費級 XR 眼鏡。

雷鳥 Air 1S,圖源雷鳥 XR 官方微博

作為升級款 XR 眼鏡,雷鳥 Air 1S 為用戶帶來 130 英寸高清巨幕顯示效果,可適用觀影、遊戲、辦公、無人機、智能座艙等場景。

同時,在畫質、音效、內容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同於 Rokid 直接推出終端設備,雷鳥 AR 眼鏡需要借助轉接器與 iPhone、Switch、PS、XBOX 等設備相連,進而體驗各類服務。

除了 Rokid 和雷鳥創新,另一家消費級 AR 眼鏡廠商 Nreal 則已在 8 月面向中國市場正式推出了三款硬件產品,其中包括 Nreal X、Nreal Air 兩款 AR 眼鏡和一款轉接設備 Nreal 適配器。

至此,國內主流 AR 眼鏡廠商均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消費級 AR 眼鏡再度呈爆發態勢。

其實,早在十年前,消費級 AR 眼鏡就進入了大眾視野。

彼時,谷歌在 2012 年 4 月發佈了一款名為 “Google Project Glass” 的 AR 眼鏡。

即使放到今天,這款 AR 眼鏡也極具 ” 科幻感 “,其擁有拍照、視頻聊天、步行和駕駛導航、收發即時消息和電子郵件等諸多功能。

可是,這款眼鏡太超前了,當時市面上很少有可適配的應用,而且 AR 技術處於萌芽期尚未成熟,加之高昂的售價,谷歌 AR 眼鏡最終消失於大眾視野中。

但十年後的當下,圍繞 AR 眼鏡相關的技術已經提升了好幾個等級,同時 5G 等新技術出現,為 AR 眼鏡奠定了基礎設施條件。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陷入瓶頸,已經多年未出現革命性的創新,這讓消費者產生了倦怠感。

此時,AR 眼鏡的出現,似乎讓用戶體驗到了革新性的改變,市場需求由此慢慢培養了起來。

多重利好之下,資本市場的關注也為 AR 產業註入了新的活力。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 VR/AR 領域的投融資共計獲得 38 筆融資,融資總額 36.32 億元,融資數和融資額均處於賽道前列。

整個 VR/AR 領域的投資熱度正在不斷提升。

消費級 AR 眼鏡終於重見曙光,但行業距離成熟還尚有一定的距離。

AR 眼鏡,離爆發還有多遠?

在元宇宙的熱潮下,消費級 AR 企業迎來了資本追捧的好時代。

據連線 Insight 查詢公開信息,今年大部分消費級 AR 企業均獲得新一輪融資,多家還獲得了兩輪融資。

Rokid 在今年 3 月獲得由復星集團投資的 C 輪 7 億人民幣後,9 月又獲得了網龍網絡的 4000 萬美元戰略投資;Nreal 的融資節奏與 Rokid 相似,也是 3 月獲得 60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後,又在 8 月獲得了 1500 萬美元戰略融資;亮亮視野也在今年 4 月和 7 月獲得了兩筆新融資 ……

作為體驗元宇宙的最佳技術載體,消費級 AR 眼鏡趕上了新熱潮,但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嗎?上一輪消費級 AR 眼鏡遇到的問題得到解決了嗎?

此前,由於芯片、5G 等技術還不完善,消費者在操作 AR 眼鏡時,常常出現卡頓、無反應等情況,語音識別的響應速度也較慢,無法給到實時反饋,造成整體交互體驗較差。

而且當時應用層面仍處於萌芽期,消費者拿著 AR 眼鏡沒有可使用的應用。

同時,AR 眼鏡有涉及監視與泄露因素的風險,當時一些公共場所甚至限制 AR 眼鏡進入。

這些倫理因素,導致 AR 眼鏡僅搭載單一功能,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如今,消費級 AR 眼鏡再度集中上市,除了有元宇宙的助力,更關鍵基礎設施完善後,解決了一些關鍵技術難題。

首先 5G 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的特性,大幅提升了 AR 眼鏡的使用體驗。

據賽迪智庫對比 5G 與 4G 的關鍵性能指標,5G 網絡下畫面端到端延遲相比 4G 將減少 10 倍,這會顯著減輕玩家眩暈感;5G 傳輸信號下用戶體驗速率會提升 10-100 倍,這可讓 AR 眼鏡直接通過無線信號進行傳輸,甚至直接將算力放至雲端,減輕設備體積及重量。

5G 與 4G 關鍵性能指標對比,圖源安信證券

雲計算技術的成熟,也幫助 AR 產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本地 AR 受到用戶體驗和終端成本的制約,無法兼顧性價比與體驗感,而 Cloud VR/AR 平臺既能夠降低終端設備的價格,也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安信證券認為,通過統一的 Cloud VR/AR 平臺,可適配不同終端上的不同類型的內容,解決 AR/VR 內容的分散性。

Cloud VR 應用方案架構,圖源安信證券

在 AR 眼鏡至關重要的光學顯示系統方面,隨著光波導技術的成熟,AR 眼鏡的體驗感也得到了加強。

據智東西報道,目前光波導正在逐漸成熟,生產良率正在逐步提升。

亮亮視野的 CEO 吳斐介紹,在陣列光波導領域,亮亮視野已經實現 98% 的良率。

今年上半年,耐德佳、靈犀微光、瓏璟光、至格科技等 AR 光學廠商均獲得新一輪融資。

技術性問題得到解決是 AR 眼鏡發展的基石,但要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內容層面的蓬勃發展。

盡管 Steam、 Oculus PC、Viveport、SideQuest 等平臺都在推動 AR 應用的發展,但目前 AR 應用依舊不夠豐富,遠無法與手機應用的豐富度相比,應用端也未出現爆款產品。

為此,當前 AR 眼鏡廠商都在與不同平臺合作,以此讓自身應用生態更豐富。

由此可見,當下消費級 AR 眼鏡的確獲得了發展的最佳時機,但距離整個行業爆發或許還有一大段距離。

畢竟,一個現象級的產品沒那麼容易誕生,而且 AR 設備也需要帶來更舒適的體驗,才能吸引更多用戶。

何時能 ” 代替手機、電腦 “?

AR 眼鏡可能取代手機、PC 嗎?如果可能的話,離這一天到來還有多遠?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或許 PC 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能給出些許答案。

不得不提的是,蘋果公司在 PC 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77 年,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 · 沃茲尼亞克設計的蘋果二代《Apple II》個人電腦問世,該設備搭配一款名為 VisiCalc 的殺手級電子表格軟件,讓蘋果將 Apple II 賣給了商業客戶。

蘋果起了帶頭作用後,英特爾與微軟也跟上了步伐。

1993 年,英特爾發佈 Pentium 品牌 CPU,這讓個人電腦有了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

兩年後的 1995 年,微軟發佈 Windows 95,圖形界面讓電腦操作更為簡易便捷。

手機的發展史與 PC 如出一轍。

2007 年,蘋果發佈了變革性產品 iPhone,這是智能手機替代 PC 成為最普及電子設備的開端。

一年後,Google 發佈第一版 Andriod 商用版本,此後智能手機劃分為蘋果陣營與安卓陣營。

變革性的產品、劃時代的操作系統、強悍的芯片,這三者相加讓 PC 與智能手機成為當今不可缺少的設備。

AR 眼鏡要取代 PC/ 智能手機,毫無疑問也要做到這幾點。

盡管資本市場對 AR 眼鏡的關注與日俱增,Meta《Facebook 母公司》旗下發售的 Meta Quest 2 全球銷量也已經達到 1480 萬臺《IDC 數據》,但從技術性能、用戶體驗、應用生態等各個方面,AR 眼鏡還不足以成為面向消費者的成熟消費科技產品。

Meta Quest 2,圖源 Meta 官網

從連線 Insight 收集的用戶反饋來看,大多數用戶買 AR 眼鏡主要是為了體驗新潮電子設備,但由於整個生態還未形成,為此大多都 AR 眼鏡用來玩遊戲。

” 能體驗的遊戲也不多,而且盯著看久了眼睛也會不舒服。

“一位 AR 眼鏡用戶表示。

更關鍵的是,AR 眼鏡的交互遠沒有智能手機 /PC 順暢,特別在打字的時候,交互極為麻煩,與實體鍵盤、觸摸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此外,現在 AR 眼鏡的兼容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絕大多數用戶都反饋 AR 眼鏡兼容性差,有些手機隻支持投屏功能。

在使用時,不少 AR 眼鏡也存在透視清晰度不夠、畫質清晰差、使用時間長導致發熱嚴重等問題。

可見,在硬件端,AR 眼鏡還需要迭代好幾個版本,以解決目前普遍的問題。

華映資本在 AR 眼鏡相關分析文章中提到,目前 AR 眼鏡大多數處於 1.0 版本階段,這一代產品由於眼鏡形態對體積要求苛刻,導致留給電池和主計算單元的空間非常有限,所以普遍使用手機端算力,並用有線方式連接眼鏡設備。

這導致設備的便攜性和場景寬度大打折扣。

此外,在關鍵性的光學部分方面。

1.0 產品普遍使用的 BirdBath 方案有兩個致命的問題:第一是由於需要光機的朝向是垂直向下,使得光學模組的厚度幾乎不可能接近正常眼鏡;第二是整個成像結構需要遮擋住鏡片的上半部分,這會直接導致嚴重的視線阻礙,這樣的眼鏡很難在動態場景下使用。

光波導方案技術原理示意圖,圖源安信證券

這些問題是阻礙 AR 眼鏡全面走向市場的桎梏,這也意味著問題一天不解決,AR 眼鏡也就難以做到普及化。

據華映資本預測,在 2025-2026 年左右,AR 眼鏡有可能會出現整個賽道的加速拐點。

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消費者可以用比手機更低的價格,買到替代手機大部分功能的設備,而且有比手機更好的體驗,其次 AR 眼鏡裝載了有一些手機實現不了的應用和功能,讓其需求產生了較強剛性。

但在三年後,會不會有更具改革性的產品出現?沒人知道答案。

隻是目前,AR 眼鏡似乎是進入元宇宙的最佳路徑,也是一個創業新風口,創業者和巨頭們的湧入和探索,將給這個賽道帶去新的可能。

來源:ZAKER

分類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