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詞匯的誕生是誰提出的??

元宇宙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於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

小說裡的元宇宙是一個脫離於現實世界,卻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人們能夠在其中以虛擬化身自由生活。

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被認為是對元宇宙最直觀的影視呈現。

隨著VR、AR、AI、5G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元宇宙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

一方面,元宇宙既可以是完全獨立於現實的平行宇宙,或以類似『遊戲』的方式存在,通過沉浸式體驗愉悅人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元宇宙也可以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和交互——現實世界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會同步到虛擬世界中,而人們在虛擬世界的行為和體驗也將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並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這一類我們可以稱之為『融合元宇宙』,通過5G/AI/XR等信息技術促進更廣《范圍》、更深《復雜度》的信息協同,繼而反哺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推動產業、治理、科研方面的改革創新。

                                   

在1992年,元宇宙最初作為科幻概念被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提出。

他在著作《雪崩》中描述,人類可以通過數字分身《Avatar》,在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中生活,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數字化復制到這一空間,作者將這個人造空間稱之為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並非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目前廣義的認知是人們利用Avatar在時間依然隻能單向流動的世界中進行同步實時交互,用共通協定的『貨幣』購買及出售由任何人/組織機構創建的物品《可以是內容、體驗、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