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VR 行業黎明之前最亮的燭火?

2014 年三月,隨著 Facebook 作價 20 億美元收購 VR 初創硬件公司 Oculus,包括 HTC、谷歌、微軟索尼等廠商都開始了針對不同的需求 VR 頭顯研發項目。

越來越多讓人印象深刻的 AR/VR 產品接連不斷問世:主打行業應用的 Hololens、主打遊戲需求的 PS VR。

在當時看來,似乎一個時代正在拉開帷幕,按照 Facebook CEO 紮克伯格的說法:在未來十年內 VR 將徹底改變遊戲與數字社交互動場景,成為人們互聯網日常的一部分。

但現在看來,很難說 Facebook、現在公司名稱已經變為 Meta 的這個預言,短時間內真的能成為現實:微軟、Google 相關產品陸續下馬,HTC、索尼則是重新收縮在遊戲市場,隻剩下 Meta 的 Quest 產品線仍在堅持。

到了 2023 年,如今每家巨頭言必談 AI,微軟在依靠 OpenAI 與 ChatGPT 發動新一輪攻勢,Google 則在 I/O 開發者大會主題演講中提到超過 140 次 AI,Meta 愈發淡入背景,疊加經濟環境下的集體裁員,似乎誰此時再提造 VR 就是在自取滅亡。

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蘋果發佈了 Vision Pro,並將其變成了整個行業的狂歡。

但蘋果似乎並不想讓你意識到這是一臺在九年前流行的 VR 頭顯:在 WWDC 介紹 Vision Pro 的全程 45 分鐘中,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一詞一次都沒有被提起過 —— 如同 AI 一詞也從未在 WWDC 2023 的主題演講中出現過一樣。

蘋果深諳命名給一款產品宣傳上帶來的助力,也明白一款產品的命名往往決定著用戶對其想象的邊界,因此即使 Vision Pro 本質上是一款帶有強 MR 屬性的 VR 頭顯,蘋果也在刻意避免給用戶帶來先入為主的印象。

取而代之的是「空間計算機」這樣晦澀但同時也明顯帶有蘋果風格的名詞。

作為蘋果眼中「下一個十年」的產品,Vision Pro 寄托著蘋果整合 iPhone、iPad、Mac,乃至蘋果現有所有硬件產品線的期待,因此也被外界很多人拿來與初代 iPhone 類比。

但初代 iPhone 的誕生自帶了「完全體 iPod」這一屬性,對於大部分 iPod 用戶來說這並不算是一個陌生的物種,而 Vision Pro 則是問世已經處於 VR 行業的一個低谷時期,也並沒有如很多人所願,像 iPhone 一樣帶來諸多革命性的技術。

從這個角度來講,Vision Pro 或許是一款讓人非常失望的產品:沒有亮眼的新技術概念、整機重量接近 500 克,超過 30 分鐘的佩戴之後仍會產生明顯的壓迫感。

它也需要外掛電池才能實現移動中的正常使用:這個設計在此之前甚至是其他 VR 頭顯廠商設計中多次被否定的方案,理由往往是「並不便攜」。

在 2019 年之後的 VR 產品普遍舍棄了這一設計。

目前的這個形態的 Vision Pro,距離取代 iPhone、Mac 都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這並不代表著 Vision Pro 前景暗淡;相反,它很有可能是如同 2014 年的 Quest 一樣,再次開啟 VR 行業黎明的那個存在。

內容消費

如果說在 WWDC 之前,外界對蘋果入局 AR/VR 有哪些明顯不同於其他硬件廠商的期待,「內容生態」肯定在其中。

通過向媒體展示的、超高精度的手勢操作識別與眼動追蹤,目前 visionOS 回答了關於 VR 頭顯該如何交互這一最關鍵的問題,但歷史上每一次新形態的交互革命,都要伴隨著新內容形態的誕生。

從 2014 年開始,每個 VR 廠商都在拼命試圖說服用戶:VR 將會完全改變互聯網體驗,但實際上當用戶帶上 VR 頭顯、進入到這個世界中才發現,他們體驗到的是本質上與智能手機無異、但整體體驗要別扭許多的內容。

普通消費者能嘗試到的 VR 類內容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畫質堪比 2000 年代的 VR 遊戲,除了偶有《半衰期:艾利克斯》這樣優秀的原生 VR 遊戲問世,用戶幾乎難以找到足夠說服自己購買 VR 頭顯的內容存在。

對於 VR 來講,形式就是內容本身的絕大部分構成,即使是蘋果,也會特別需要一款殺手級應用出現在 visionOS 中:目前的 visionOS 支持直接運行大部分為 iPhone 打造的應用,但 VR 設備特有的空間立體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 3D 內容形式,蘋果顯然不能將 Vision Pro 的主要使用場景定義為「運行現有 iOS App」。

從 2017 年開始,蘋果就開始著手在 iOS 生態中引入 AR 相關的交互模式:除了發佈 ARkit、供開發者在自己的 App 中調用 AR 交互能力,據蘋果 CEO 庫克在電話會中透露,截至2022 年 App Store 中已經上架超過 1.4 萬融合 AR 能力的 iOS 應用,這些應用經過簡單轉制,就可以成為在 visionOS 中使用的 3D App。

一直以來與蘋果關系密切的迪士尼,也在 Vsion Pro 的內容生態上承擔了不少重要戲份:迪士尼 CEO Bob Iger 親自在 WWDC 演講中為 Vision Pro 站臺,表示 Vision Pro 是一種「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娛樂平臺」,同時還表示迪士尼自家的流媒體服務 Disney+ 將首批支持 visionOS,這自然也給了外界更多關於兩家聯手、為 Vision Pro 量身定制更多空間立體內容的期待。

在 WWDC 期間,庫克演示了使用 Vision Pro 觀看球賽、能同時查看比賽統計數,彷佛置身於場邊的體驗;也傳出過包括《哥斯拉》等電影,針對 visionOS 發佈的空間視頻格式重新制作對應的版本的信息。

就像 WWDC 期間蘋果向媒體演示的 Vision Pro 空間視頻內容:一隻恐龍從眼前的屏幕中走出來一樣,這些都是將 Vision Pro 的娛樂潛力進一步挖掘出來,吸引更多潛在用戶的良好契機。

「市場太需要一個像蘋果一樣、在內容上有著強大號召力的廠商入局了」,一位 VR 內容制作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現存的 VR 內容仍然水準差異極大,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用戶選擇購買 VR 硬件的信心,有了蘋果的入場,VR 行業的內容制作流程規模化產業化、相關的內容開發產業都能一並得到規范化。

價格/下沉市場

即使是在蘋果產品歷史中,也並非所有產品,一經上市就收到所有人的認同:即使是最終被證明理念正確、並幾乎完全改變 TWS 產業的 AirPods 系列,從 2016 年正式發佈後,真正進入爆發式增長也已經是 2018 年,到全球 TWS 耳機出貨規模突破 3 億大關,已經是 2021 年。

Vision Pro 也面臨著與初代 AirPods 類似的前景與困境:根據目前公開的 BOM 清單顯示,Vision Pro 僅硬件組件成本就已經高達 1500 美元;這其中包括了 Vision Pro 共計 12 個攝像頭、一個 LIDAR 傳感器以及一個 TrueDepth 景深攝像頭,當然還有最昂貴的 M2 處理器以及用於數據傳輸支持的 R1 協處理器。

這些繁雜的硬件系統,決定了現階段 Vision Pro 在市場上仍然很難與現有的 Quest、Pico 等相對平價的產品直接競爭,但這些產品與 Vision Pro 之間並非完全的競爭關系。

關於 Vision Pro 背後的供應鏈系統,我們至今仍然所知甚少,但仍能從蛛絲馬跡中獲取到一些細節: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數據,Vision Pro 在中國大陸的主要組裝供應商為立訊精密,整個供應鏈中也涵蓋了音頻元器件制造商歌爾聲學,有眾多臺灣的供應商,供應鏈列表橫跨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日本韓國。

這份 Vision Pro 供應商清單中,幾乎涵蓋了所有 iPhone 時期蘋果與之合作關系緊密的供應商:這既是「果鏈」,同時也是 VR 行業產業鏈的半壁江山:給 Vision Pro 供應雙 4K Micro OLED 顯示屏的索尼,同樣也是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 AR/VR 頭戴顯示器產品的屏幕供應商。

包括博通/三星/LG 等供應商,也都是 VR 產業上遊供應鏈中幾乎隨處可見的存在。

據 IDC 預測,Vision Pro 的發佈,會推動國內終端廠商的積極跟進,進而共同推動 AR/VR 產業鏈結構佈局的優化,同時相關的新技術:包括顯示、電池、交互等硬件組件都能得到明顯的發展與升級。

即使 Vision Pro 本身的售價高達 25000 元人民幣,Vision Pro 對於整個 VR 行業供應鏈的推動作用,仍然相當顯著。

在 Vision Pro 在明年年初正式開售之前,蘋果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改進,仍有大量的技術難題需要攻克,這些是蘋果也無法完全控制的因素,在正式開售之前,沒人能保證 Vision Pro 不會成為蘋果的下一個 AirPower —— 在 2017 年發佈會上登場、但最終因為散熱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最終於 2019 年宣告項目取消。

Vision Pro 更像是一個來自蘋果的「模版答案」:很多細節或許不是最好,甚至不是那個「最優解」,但綜合體驗已經足夠優秀,足以推動整個 VR 行業繼續向前一步,這或許已經能夠推動 Vision Pro 成為迄今為止最好的 VR 頭顯設備。

分類 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