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5億美金,給 AR 賽道燒出一個黎明。

文 | 蘇建勛 編輯 | 喬芊

2015 年,博世創投合夥人蔣紅權第一次走進 WaveOptics 位於英國牛津的辦公室。

和大多創業項目一樣,從事 AR 光學模組研發的 WaveOptics 團隊不到十人,辦公也要和其他創業公司擠在一層樓裡。

逼仄的辦公環境中,最讓蔣紅權感到耳目一新的區域,是 WaveOptics 的光學實驗室,裡面陳列著檢測光路、測試 AR 鏡片等種種設備,『實驗室非常漂亮』。

更令蔣紅權驚喜的是,WaveOptics 提供了一種全新的 AR 眼鏡『光學成像』技術,能在擁有更大視角的同時,讓鏡片保持輕薄,還能實現極高的良品率。

彼時,博世集團正在尋求AR在工業領域及2C端的應用場景,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車及工業技術供應商,博世創投對投資標的定位是:在硬件方面可以引領整個行業的主流型供應商企業。

很快,博世創投作為領投方對 WaveOptics 進行了A輪投資。

恰巧,戈壁創投合夥人朱璘帶領戈壁中國團隊在AR 領域也已經苦尋多年,基於博世與戈壁創投的多年合作,經蔣紅權搭線,在親自前往牛津調研了 WaveOptics 的技術後,戈壁創投於2017年作為唯一的中國風投基金參與到 WaveOptics 的後續融資中。

之後,博世與戈壁連續加註WaveOptics 的 B輪與C 輪融資。

在WaveOptics後續發展過程中,蔣紅權一直與團隊保持著深度交流,WaveOptics 如今的CEO大衛·希斯《David Hayes》 ,也是在蔣紅權的引薦下加入公司,這些舉措都為加速產品的商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也促進了後續與Snap的並購談判。

六年後,博世與戈壁的押註,終於等到了收獲的時節。

5 月底,社交巨頭 Snapchat 宣佈用5億美元收購AR光學模組廠商WaveOptics,據 36 氪獲悉,Snap將以股票的方式支付一半交易費用,兩年內再決定以現金或股票的方式支付另外一半。

snap 推出的 AR 眼鏡

在這筆並購中,成功實現退出的博世創投和戈壁創投也獲得了不菲的回報。

其中,戈壁的回報率接近 7 倍。

『從硬科技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我還是滿意的』朱璘對 36 氪說。

這是一筆典型的『穿越周期』的投資。

2015 年前後,全球對於 AR/VR 設備的追捧一度達到巔峰。

海外,AR 頭顯廠商 Magic Leap 拿下5 億美元巨額融資,其發佈的鯨魚從體育場躍出的畫面令人驚嘆;國內,以暴風魔鏡為首的一系列廠商緊鑼密鼓地融資、發新品,一個新風口蠢蠢欲動。

但泡沫很快破滅,Magic Leap 的新產品遲遲未能面世,起先放出的演示視頻被證明是偽造;暴風魔鏡很快陷入裁員危機,如今已杳無音訊;而曾經試圖闖入賽道的玩家,諸如小米、錘子,也都清盤退出。

如今,Snap 豪擲的五億美金《也是 Snap 歷史上數額最大的一筆並購》,如同給 AR 賽道的一劑強心針,一位硬科技領域投資人對 36 氪笑談:『這筆交易一公佈,又有幾家做 AR 的能融錢了』可究竟是機遇還是又一輪泡沫,不少從業者仍在觀望。

AR 賽道的投與不投

時間倒回到五年前。

在把當時市面上的 VR/AR 項目搜過一圈後,朱璘得出結論:『投不進去』。

為什麼?

VR/AR 設備的體驗在當時是個問題。

FOV《視場角》是衡量 AR 眼鏡觀看范圍的重要概念,人眼可以觀看前方 180 度的景象,但當時大部分 AR 眼鏡的 FOV隻有 15 度-30 度,這就好比有兩隻手遮擋在眼睛前方,必須靠不停轉動頭部才能觀看視場角以外的物體。

價格也是個門檻。

市面最頭部的兩家廠商,微軟 HoloLens 與 Magic Leap 在 2016 年前後發佈的產品,定價均在 3000 美金《約合人民幣 2 萬元》上下,這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在朱璘看來,體驗和價格問題都是表象,把 AR 賽道抽絲剝繭地看下去,他發現,AR 深層的問題是技術問題,當中最嚴重的是光學問題。

『VR 是封閉設備,對光學成像的需求很小;但 AR 要和現實結合,光學模組就像眼前的投影儀,這個投影儀的亮度、清晰度、投影大小,直接決定了用戶體驗』朱璘對 36 氪說。

制約 AR 的關鍵問題在光學成像,可在產業端,光學成像在技術突破上遲遲未有較大進展。

這與終端市場的需求量有關。

手機市場在過去十年的全球出貨量攀升至上億,直接倒逼了半導體制程的飛速發展,最領先的臺積電從 2009 年的40nm,進步到如今的量產 7nm 芯片。

對比之下,光學成像技術的應用都局限在實驗室裡,除了滿足小眾人群的拍照需求外,光學模組的發展在產業化、商業化層面都相當緩慢。

光學成像在技術上的積貧積弱,又直接影響了終端出貨的成本問題。

實現光學成像有多種技術路線,以 HoloLens 為首的公司采取『壓片』技術,利用機床將多塊鏡片壓縮,以形成光學折射達到成像效果,但這種路線的缺點在於,由於要將幾十片鏡片壓縮,一旦單個鏡片上的電路損壞,整塊鏡片的成像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良品率較低,使得生產設備的終端成本居高不下。

而 WaveOptics 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也是因為其選擇了另一種技術路線。

焦點分析 | 5億美金,給 AR 賽道燒出一個黎明。

waveoptics 推出的光波導產品

區別於傳統『壓片』技術,WaveOptics 采取了光波導路線,用類似『蓋章』的方式,將光學電路壓刻在鏡片中,這種方式相較於壓片,極大提升了良品率,也進一步減輕了終端眼鏡的重量和成本。

去年 2 月,WaveOptics還推出了目前最輕薄的AR眼鏡波導顯示屏Katana,厚度僅為1.15mm,重量為7g。

而在 FOV 的提升上,目前WaveOptics可以達到超過 40 度的視角范圍,甚至在實驗室能達到 70 度的視角。

技術路線的選擇讓 WaveOptics 在 AR 賽道有了立足之本,據 36 氪了解,在拿下博世創投與戈壁投資後,WaveOptics 已經與國內多家一線手機廠商制定了初步的采購協議。

從技術到商用,WaveOptics 經歷了一家科技公司最為兇險的周期。

而選對了路線,加之巨頭有了並購底層技術的需求,讓 WaveOptics 有了被並購的可能。

『2017 年投資,四年後退出,這個 timing 很不錯』朱璘坦陳,相比國內巨頭習慣用並購消滅競爭的手段,海外公司更傾向於用並購去彌補技術短板,這也為諸如博世創投和戈壁創投這類的一線 VC 提供了退出的機會。

找到 AR 的產業位置

斥資五億美金收購 WaveOptics 後,Snap 在一份公開文件中表態:這筆並購會給 Snap 提供強有力的競爭手段,特別是針對那些有計劃推出 AR 眼鏡的競爭對手。

而在官宣收購WaveOptics的前一天,美國時間 5 月 20 日,Snap 還宣佈了一項重要的產品:它發佈了新一代智能眼鏡 Snapchat Spectacles。

不同於前幾代 Spectacles 用於拍照、錄短視頻的簡單功能,最新款 Spectacles 是一副貨真價實的 AR 眼鏡《但隻提供給開發者使用》。

這顯然是社交巨頭的 AR 野心。

隨著智能手機的增長到達瓶頸,包括Facebook、Snap在內的應用已經意識到,將手機作為 APP 載體,其應用場景已經很難突破。

AR 終端廠商徐馳曾告訴 36 氪,用戶與手機的交互均為二維操作,而 5G 時代的諸多場景,比如用手柄和朋友在虛擬世界玩遊戲、打招呼,均為三維互動。

『AR 設備的意義,意味著交互內容的更全息、更 3D,更高清,這將是移動互聯網空間化的升級』徐馳對 36 氪說。

但野心歸野心,現實仍然殘酷。

今年上半年,又有愛奇藝 VR、VR廠商Pico、VR 交互廠商 NOLO 等接連宣佈融資,但多位行業人士告訴 36 氪:『廠商們融資熱鬧,但是收入沒有一家能做起來』

即使有了一起退出案例,朱璘對這一賽道仍頗為冷靜。

『終端產品我們還是會小心一些。

它需要一個產品周期,拿手機來說,先要底層芯片ready,從intel、高通、ARM芯片,到諾基亞隻手遮天,再到蘋果應用生態的成熟,大概要花15-20年時間』朱璘對 36 氪說。

可以說,在生態爆發前,如今的 AR/VR 廠商需要找到自己在產業中的位置和價值。

To B 被認為是 AR 落地的希望。

『To B 是一個場景非常清晰的市場』蔣紅權對 36 氪說。

投資WaveOptics時,也抱有與自身業務協同的目的,蔣紅權介紹到,當時在市場尋覓 AR 相關技術項目,主要有三項需求:

1、博世集團擁有博世 service《售後服務》,下設諸如4S店等汽車零部件維修網絡,AR 可以汽車服務的遠程維修;

2、博世全球分公司間的協作研發,比如共同開發新車系統,會需要這種VR/AR在三維空間內共同協作;

3、博世還有物流技術供應商的角色,可以利用 AR 在物流系統中提供輔助配送。

蔣紅權表示,結合博世在汽車以及工業領域的業務,他們也在不斷嘗試與WaveOptics進行聯動,做一些前瞻性的探索——例如摩托車頭盔顯示、汽車前玻璃指示等場景的應用。

『這當然需要企業有更高質量的交付能力,待整個工業成熟後,比如達到了手機供應商的要求,才可能滿足汽車、工業這方面的應用需求』

朱璘也對 To B 場景中的 AR 應用更有信心,他接觸過 AR 在工業場景的解決方案,工人戴上 AR 眼鏡後,哪裡有漏電之類的危險信號,可以立刻被監測出來,『這就能賣進去《場景》了,但 To C 如果你沒有一個殺手級場景,且價格不跌到一萬元以下,真的很難起量,不起量在 To C 就沒意義』

對於 To C 是否能迅速爆發,行業裡已經有了共識——短時間內,VR/AR 代替手機暫無可能,就連Snap CEO 也在采訪中坦陳:『AR 眼鏡大概要花費 10 年才能成為主流。

《AR glasses will take roughly a decade to reach mainstream adoption.》』

但觀望的眼睛仍然還在。

對於 Snap 收購 WaveOptics,業內還有一種解讀,同樣作為社交巨頭,騰訊對於 VR/AR 領域的關注不遜於任何一家 VC,一旦有機會浮現,財大氣粗的騰訊會立刻出手,買斷這個領域最先跑出的公司,別忘了,騰訊還是 Snap 的股東之一。

【End】

分類 AR